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章 杨文干谋反(第1页)

武德七年(公元624年)六月初三,长安街上热浪滚滚。按照以往的惯例,圣上带领秦王李世民、齐王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,太子李建成继续留守长安监国。

趁着大家去仁智宫避暑的空档,太子李建成行动更自由。前几年,太子李建成趁着征讨河北起义军刘黑闼的机会,把招降的河北起义军中,选拔了两千壮士,编入东宫的护军──“长林兵”。又偷偷从自己心腹泾州(今甘肃泾川北)都督、燕郡王李艺那,招募了三百突骑兵,也编入东宫长林兵中。

太子李建成所做的一切以为可以瞒天过海,实际上瞒不过圣上、秦王李世民、齐王李元吉三人的眼睛。只是这三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,秘而不宣罢了。

唐帝国天下刚统一,由于唐帝国的天下基本上是二皇子秦王李世民打下来的,圣上已封无可封,就加封秦王为天策上将,位在王公之上,令其在洛阳开府,兼领朝廷三公中的太尉、司徒、尚书令,爵位仅次于唐高祖李渊、太子李建成。

秦王李世民权势如日中天,即使身为二皇子,圣上也时常感到皇权受到威胁,圣上于是就通过太子李建成来制衡秦王。太子李建成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,又与四弟齐王李元吉相互抱团,并在宫内拉拢父皇的宠妃张婕妤、尹德妃,在朝廷里重金贿赂、结交宰相封德彝等朝臣。

这样,唐帝国初期,形成了一个三角形权利结构体系:皇帝李渊的皇权势力──太子李建成、齐王李元吉的太子党势力──秦王李世民的军功集团势力,相互制衡,暂时斗而不破。

太子李建成偷偷招募东宫两千多东林兵,圣上心里清楚,但是并没有制止,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纵容。齐王李元吉心里也清楚,其也野心勃勃,想趁机利用太子与秦王之争,站队太子一边,想趁机鹬蚌相争渔人得利。而秦王李世民的秦王府也只有八百卫士,太子东宫卫士再加上齐王府五百卫士的力量,已经对秦王府卫士的力量形成压倒性优势。

六月二十日,太子李建成私下安排工匠造的几千付铠甲已经造好。而他过去的东宫宿卫,如今已经是坐镇长安西北的庆州(今甘肃庆阳)都督杨文干,替他招募了五百个西北壮士,悄悄地抵达了东宫,来充实东宫宿卫。

双喜迎门,太子李建成大喜,特地派东宫的郎将尔朱焕、校尉乔公山,给杨文干送了一批铠甲。

铠甲一直以来都是朝廷严控的战略物资,禁止私相授受,李建成送这批铠甲给杨文干,本以为圣上、秦王李世民、齐王李元吉不在长安而在仁智宫避暑。然而,百密一疏,郎将尔朱焕、校尉乔公山却是他的好兄弟齐王李元吉安插在其身边的一个眼线,于是,一场诡异的政变猝不及防地悄然上演了。

六月二十日夜,在距离长安三百余里的仁智宫,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休息,这时齐王府典签裴宣俨悄然进屋,交给他一个小帛书,齐王接过一看,原来郎将尔朱焕来的飞鸽传书,内容仅十五字:太子送杨文干铠甲,即刻启程往庆州。

齐王李元吉看着手中的密件,想着上次在齐王府,因太子极力阻止其刺杀秦王而导致功亏一篑一事,这些天都感到遗憾不已,恼怒于太子过于仁厚,不敢杀伐果决。

想着,齐王李元吉狡黠地一笑,心里默默地念到:“大郎(李建成小名),太子,你不敢下决心除掉秦王,四弟帮你下!”。于是一个一石二鸟的毒计在大脑里迅的形成。

齐王李元吉马上在一张小帛书上回信:改道仁智宫,举报杨文干谋反。插入信鸽腿上绑着的信筒里,飞鸽传书回郎将尔朱焕手上。

齐王李元吉神不知鬼不觉地办完事后,其仍然睡意全无,自鸣得意,汹涌彭拜,嘴里哼起了《将军令》。

齐王自以为此事做的天衣无缝,他所不知道的是,他的心腹典签裴宣俨是秦王李世民插在齐王府的一个眼线,齐王府的一举一动都在秦王的掌控中。裴宣俨每次得到情报,都是在给齐王一份的同时,会悄悄地送给秦王一份备份。

此时,秦王也收到了情报,他把张无忌、房玄龄、杜如晦叫进密室里商量了许久,决定:将计就计、引而不!

不出意外的话意外生了。六月二十二日上午,仁智宫。唐高祖李渊正在仁智宫内玉华殿内议事。突然,一公公慌不迭地进殿禀报:“圣上,东宫郎将尔朱焕、校尉乔公山二人来宫门外跪地,自称前来告!”

“啊!东宫的卫士不在长安城待着,怎么跑到仁智宫?告谁?难道是太子?”皇帝及群臣均纷纷大愕!于是,皇帝急忙宣二人觐见。

不一会,郎将尔朱焕、校尉乔公山进殿,跪地奏道:“禀告圣上,末将前来告:太子殿下派我等送一批铠甲给庆州都督杨文干,让杨文干举兵造反,与太子在长安城里应外合。”

此刻,玉华殿里如夏雷平地起,一阵惊响!

天子大怒!群臣都屏住呼吸不敢吭声,玉华殿上静悄悄的。

圣上强忍着愤怒,没有马上做决策,心里反复琢磨着:“天子在外,如果太子、杨文干真得在长安、庆州两地造反了!庆州地处东突厥边境要地,仁智宫恰好又在长安和庆州之间,再私通突厥的话,大唐帝国将大厦将倾。如果是有人诬告,现在诏命他们伏法,则会重蹈隋文帝与太子杨勇骨肉相残的人间悲剧。处理这种事还是宜冷处理不宜急,安排与两人相善的人分别召他们来仁智宫。如果他们听从诏命来,就证明他们未谋反;如果不听从诏命,就证明他们是谋反。”

圣上拿定主意后,事不宜迟,亲自写一手诏,命自己的心腹老臣、同时跟太子李建成关系不错的中书令裴寂,带手诏去长安召太子来仁智宫。诏命司农卿宇文颖去庆州召杨文干来仁智宫。

退朝后,宇文颖正准备上马赶往庆州,这时齐王李元吉也来到马厩处,因宇文颖是齐王府护军宇文宝的伯父,私下里齐王与宇文颖关系走得很近,暗属齐王派系。

宇文颖见到齐王,马上上前行叉手礼,说道:“齐王殿下,这次去庆州,您有何要事需要嘱咐的?”

“宇文司农,这次去庆州见到杨文干要据实相告他,让他乘机而动!”齐王李元吉小声相告。

“明白了。”宇文颖应道。

“保重!”齐王李元吉嘱咐道。

宇文颖行完礼上马向庆州而去。齐王李元吉望着宇文颖背影阴险一笑。

时间到了六月二十四日,唐高祖及群臣都焦急地等到长安与庆州方面的消息时,传来消息:杨文干据庆州谋反了!

情况是这样的,六月二十三日,庆州。宇文颖赶到庆州,按照齐王李元吉的嘱咐,向杨文干如实通告东宫的郎将尔朱焕、校尉乔公山在送铠甲的途中,跑到仁智宫向圣上告太子与杨文干谋反,乘着圣上不在长安,请杨文干在庆州起兵,与太子在长安里应外合起事,事成之后,太子登基,杨文干就是功之臣。

www.kanshuzhan.com 看书站
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
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