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0页(第1页)

  边野粗略估计一下,那两大把钱足有五十文以上,比房费高出许多。

  心中暗笑,边野跟着进店,见阿竹已经配好了丝线。“给您编一个五福临门的穗子吧。”

  “好。”

  阿竹正要动手,边祥走了过来:“阿竹姐姐,阿光在厨房忙不过来了,叫你赶快过去呢。”

  “哦,来了。”阿竹放下丝线,对客人道:“您先坐下喝口茶,我马上就回来。”

  阿竹匆匆进了厨房,糯糯捡起丝线,一双小手灵巧地动起来,很快就做好了一个五福临门的穗子。

  边野吃惊道:“糯糯,你也会编穗子呀?”

  曹糯抬眸:“对呀,编穗子、打络子,这些每个姑娘都会些,不过我不如阿竹姐姐会的花样多,简单的还可以。”

  边野把红绳点缀的铜钱送过去,客人很满意,收入绣着财神爷的荷包,连夸自己最近运气好。

  边野附和几句,回到柜台旁边:“糯糯,咱们商量个事。阿竹太忙了,我担心她太累。你过来帮忙编穗子吧,赶集的时候就卖小食,一天给你……十文钱,行吗?”

  糯糯爽快答道:“可以呀,不过我不要钱,管饭就行,嘿嘿嘿!我嘴馋,就想吃好吃的。”

  “好,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,想吃什么跟哥说,哥给你买。不过十个铜板还是要给你的,是零花钱。”

  日子过得飞快,一转眼就到了九月底。这些日子客源比较稳定,客房能住上十间左右。江南小馆里中午和晚上加在一起,也能招待十来桌客人。

  令阿竹最满意的是回头客非常多,但凡从这里经过去幽州的,回来的时候都是走的这条路,无一例外。大家对赵北客栈评价颇高,饭菜味道好,量也足,价格还便宜。硬币投到财神爷身上还能免住宿费,这么好的事儿在涿郡那边可享受不到。

  第一批种下水稻的三户人家是边野家、边二叔家和曹旭家。这三家的稻田已经由绿转黄,沉甸甸的稻穗儿把稻杆压弯了腰,马上就要安排抢收,否则米粒恐怕会掉在地上了。其他农户丰收在望,心情也是一派喜气洋洋,对边野和阿竹十分感激。

  边野问了问了阿竹,收水稻没什么技巧,跟割麦子差不多,把稻穗割下来扔在车上,拉回家里头,只不过不能用石碾子轧,米粒好像不如麦粒硬,怕压碎了。需要亲手拿着一缕稻穗在筐上摔,这样就比较费工夫了。

  店里离不开人,边野已经想好了秋收的对策。其他人家的水稻还没有成熟,不能收割,刚好村里的闲人比较多。只需他振臂一呼,就来了几十个小伙子,在田里站成一排,十分壮观。

  今年遭了水灾,附近几个村子收成最好的就是赵北村。除了崔家,其他人家几乎没什么损失。眼下红树林大集也转到了赵北村这一段堤坝上,又有财神雕像立在那里,几个铺子也相继开张,周边的姑娘们都看出来了,将来日子过得最好的必然是赵北村无疑。

  所以,边野家里收割水稻的时候,竟出现了一个的盛景。周边几个村的大姑娘们,找各种借口从他家田边经过。见了面互相打个招呼聊几句天,便可以停住脚步,眼神却都是飘向田地里一群小伙子的。

  小伙子们频频回头,十分纳闷。以前干活的时候也没有站在田埂边呐喊助威的,今日这是怎么了?

  边野忽然想通了,对兄弟们说道:“这不是简单的看热闹,是来相亲的,就看你们哪个干活利索。人家姑娘挑对象,不得找个聪明能干的呀,眼下都有心想嫁到咱们村来,可也得挑个好的不是?”

  众人恍然大悟,为了证明自己是个好小伙,一个个使出了看家本领,二十多亩地一天就割完了。

  万氏笑的合不拢嘴,揪着他们的衣裳不让走,要给他们做点好吃的。

  “大娘,不是我们不吃,是不在家里吃的,我们得去野哥的饭馆吃呀。别说我们没尝过饭馆里的江南菜,就是我爹我爷爷也没吃过呀,今天好不容易有机会,必须得去堤坝上。”

  万氏讪讪地松了手:“嘿,这帮臭小子们嘴还挺刁。”

  边野呵呵直笑,端起一盆米粒大步出门:“娘啊,天气还不错,应该是不会下雨的。您和燕子慢慢干,脱粒这事儿也不用特别着急,晚上我让阿光看店,我和边祥回来干活。我先端一盆去店里,让阿竹给大家蒸米饭,都尝个鲜。”

  虽然脱粒这活儿费时费力,可瞧着满满一大院子的稻穗儿,万氏心里高兴呀。忍不住连连称赞自己儿子能干,碰上灾年照样能丰收。

  边燕一边摔稻穗儿,一边瞥瞥嘴。“您就别夸我哥了,要不是人家阿竹,我哥能想到种水稻吗?他见过水稻吗?他吃过米饭吗?对了,娘,我这儿已经有一篮子的米粒儿了,咱们也蒸个米饭吃吧,尝尝鲜。”

  万氏笑呵呵的应了:“要说阿竹这姑娘确实不错,大伙都说她帮你哥挣了不少钱呢。好,咱们也蒸米饭吃,尝尝这江南的东西到底好不好吃。”

  万氏第一次蒸米饭,没什么经验。感觉好像应该先洗一洗,她舀了一瓢水放进盆里,又捧了几把米进去用手一搅,水面浮起一团白色。万氏有点害怕了,是不是米里的面被洗掉了呀?把水倒干净,米粒儿没少,只是比原来晶莹了许多,万氏这才放了心,把米放在一个小瓦罐里,放在笼屉上蒸了起来。

www.kanshuzhan.com 看书站
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
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