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1节(第1页)

魏珠不解,心想:难道八爷献上的这段“动画”,个中竟有犯忌讳之处,才令皇上如此不快?

魏珠自然不懂,但若是石咏在此,多少能猜出个大概。

天下那么多借“万寿节”献给圣上的祥瑞,那么多歌功颂德的锦样文章,其实都是给世人看的。若是石咏见了,肯定会说:“都是用来宣传嘛!”

造办处这次给康熙献上的“动画”,也是如此。若是石咏什么时候能将“负片”、“胶片”都做出来,扛个放映机,将这片子拿到康熙治下各处,在天下百姓面前放映,那宣传效果自然是好,可若观赏者只是黑屋子里的皇帝一人,要想用这个来取悦皇帝……

康熙开始有点儿怀疑,他的儿子们,到底懂不懂为君之道了。

此刻康熙眼前,是数垄绿油油的冬小麦。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,冬小麦的长势极好。然而近来北方雨水稀少,康熙少不得命魏珠唤人过来,提井水灌溉这片麦田。

这清溪书屋的北面,有几亩土地被开垦成了良田,康熙在畅春园居住的时候,会亲自过来照看这里的作物。康熙本人亦知农事,各省官员,极少能糊弄这位皇帝的。

“朕记得,有谁是呈了麦种上来的?”康熙随意问魏珠。

魏珠当即恭敬答道:“奴才记得,是雍亲王,呈上的不止麦种,好似还有稻种,和其他几种种子……”

魏珠不识字,因此四阿哥呈上的各色种子,他根本认不全。

康熙见了那一匣种子,却非常欣慰。他指着匣中分出的一只只小格,说:“这个,是朕在康熙四十二年选育的麦种,抗盐抗旱,亩产比寻常小麦种高两成……有了这个麦种,哪怕是今年春天这样的天气,一样能丰产丰收。”他脸上早先因天旱而起的忧虑,已经一扫而空了。

魏珠半躬了身子说:“皇上圣明!”

他知道雍亲王这马屁绝对拍到位了。

“这个,是老四的门人前几年在四川发现的野稻稻种,可别小看了这个,育种育苗,全靠这个。当年还是朕命老四快马将这野稻稻种送至江南,命人培育,才有了这种高产稻种……”

康熙又伸手指向第三个木格,那是已经培育成熟的稻种,已在江南试种,亩均能产八百斤。康熙在说这话的时候,眼中闪现些许泪花,可见是把自己也给感动了。

“皇上圣明,乃是万民之福。”魏珠索性伏在地上。

“盛世无饥馁,何须耕织忙?”康熙激动地说,“朕一直盼着有生之年,能见到这样的盛世,看着这些种子,朕就总觉得这盛世好似离朕又近了一点。”

魏珠心想,看来这一回合,雍亲王是完胜了八贝勒。

少时康熙回到清溪书屋,突然想起:“这次十三阿哥可有孝敬?”

魏珠点头,随即寻了一个锦盒出来,送至康熙面前,随着锦盒的,还有十三阿哥上的折子。

“原来是自鸣钟啊!”

康熙随意扫了锦盒里的东西一眼,既不欣喜,也不失望。魏珠便知皇上对十三阿哥的厌弃之心犹未转过来,皇上对他,并无半点期待。

待打开奏章,康熙“哦”了一声,道:“原来这是完全出自我大清工匠之手的自鸣钟!”

自鸣钟一直是舶来品,每年广州海关都会进口法兰西、英吉利、瑞士等国出产的精品,饶是如此,这样东西在本国依旧供不应求。康熙帝顿时长眉一挑:没想到,这样东西竟也能在本国完全自产了。

十三阿哥所写的折子上,自然先是花样文章,称颂一番,然后小心翼翼地提起南方贸易之利,及手工业对经济民生的提振。康熙却不耐烦看这个,“啪”的一声将折子合上,微皱了眉头,带着恼怒,说:“朕知道这些年是冷了他,可如今看来却还一点儿没改,只晓得有的没的瞎掺和,这又是动了什么心思……”

魏珠见康熙着恼,不敢接口,只能小心翼翼地提醒:“皇上,刚才来报,十六阿哥有急事求见!”

康熙这才想起,还确实不曾见过十六阿哥呈上的寿礼。

一时魏珠去传十六阿哥胤禄,给他使个眼色,要他心里有数。胤禄冲魏珠微微点头,算是承他的情,随后胤禄便怀里抱着个紫金匣子,一面往清溪书屋里跑,一面高声招呼:“皇阿玛,皇阿玛,您快看儿子,儿子发现了什么……”

在康熙面前,胤禄一直尽职尽责地扮演着一个“不懂事的小儿子”的角色。然而康熙却对这种纯出天然的父子亲昵没有什么抵抗力,虽然嘴上说着“没规矩”,可是脸上却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笑容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1鲁小姐的故事出自《儒林外史》,“一鞭一条痕,一掴一掌血”是朱熹说的,大意是文章写得鞭辟入里,文字功力极深的意思。

2诗小姐……你们都懂得的,这段关于写诗的主张基本都来源于黛玉教香菱写诗的那一段。

3这一段见《随园诗话》,这段《刺时文》是吴江人徐灵胎所写。

www.kanshuzhan.com 看书站
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
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