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282章 冬虫夏草(第1页)

作为一个华夏报纸的发烧友,丁氏所说的文章,曹操自然读过。

准确来说,丁氏说得很委婉,报纸上说得更加露骨。

报纸上原文大概意思是:批评很多人的统治者思维。

里面列举了大量事实和例子,为何宽容的皇帝容易出现贤臣,而独裁的皇帝为何身边总是一群佞臣?这不是臣决定的,这是君提供的土壤决定的,他们需要贤臣,自然就会出现贤臣,需要佞臣,佞臣自然不会少。

“华夏真的能做到不会因为一人昏庸而祸害天下?”曹操仿佛像自言自语一般,也仿佛像是在问一旁的丁氏。

丁氏说道,“妾身听说,就是华夏的大统领头上也有人压着?他没有司法豁免权。”

丁氏是在提醒曹操,刘恢在法律面前并没有特权,非但没有特权,他还会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督。

刘恢如果对华夏造成伤害,下院可以启动弹劾程序,下院一旦通过以后,华夏最高法院就会正式依照法律对其进行司法弹劾,严重的不仅仅是下课,还将面临牢狱之灾。

假如各个党派勾结在一起,华夏的皇帝依然有罢免大统领的权力,这个权力用了肯定对皇室造成巨大冲击,但这是一把悬在大统领头上的一把剑,用不用和有没有有着本质区别。

“这趟出来,夫人变化真大。”

丁氏白了一眼曹操,没有多说什么。

刘恢主导推动的科学研究改革方案经过近两年拉扯,终于落地了。

这套方案落地,让不少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欢呼雀跃。

因为他们不用管其他,只需要一心一意搞好科研就行。

科研成果会定期通过同行、竞争对手来评定。

在华夏,不允许外行人插手科学研究,更不允许政治渗透其中,一旦科研变味了,所有的人都会变得功利。

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,那是需要能坐冷板凳的一群人。

为了鼓励基础理论研究,华夏的科技大奖主要是用于奖励基础理论研究的人。

前往长安的火车,没有人知道刘恢也在其中,因为刘恢一行单独坐了一个车厢。

“大统领,华夏目前最不缺乏耕地,高寒地区的土地就失去了价值。”顾雍一直有些不解,自古以来,这片土地就十分贫瘠,刘恢难道能玩出花来?

作为农业部长,刘恢这次特意带上顾雍,就是想找一条出路(青藏高原)。

刘恢笑呵呵的取出一个盒子,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。

“这不是报纸上所说的冬虫夏草吗?”顾雍激动的问道。

刘恢并未开口,一旁的华佗点了点头,“元叹部长说得不错,这就是冬虫夏草。”

冬虫夏草最早记录出现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一书之中,这本书出现在东汉后期。

虫草之所以被称为冬虫夏草,是因为他形成过程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。

具体来说,“冬虫”是因为在冬天,蝙蝠蛾的幼虫被虫草真菌感染后钻入地下死亡,形成了外表保持原来虫形的菌核。

这个过程发生在气温极低的冬季,且寄生于虫的身上,因此得名“冬虫”。

而到了夏季,随着气温回升和环境适宜,菌丝体从冬虫的头部慢慢萌发,长出像草一样的真菌子座,这里就是所谓的“夏草”。

“夏草”之名源于它在夏天生长的草本植物形态以及难以被人发现的特性。

www.kanshuzhan.com 看书站
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
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