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3章 团队建成(第1页)

晚上吃饭的时候,马晓冰问陈露瑶为什么不在吴德远的远方广告传媒工作了。陈露瑶嘴巴一撇,说“吴德远不是个东西,无故克扣我们的工资。他还想让我做他的情人。也不照照镜子,自己是个什么东西。”

马晓冰哑然。吴德远毕竟一直在生意场上,算是个老油条,可是兔子不吃窝边草,连自己属下的便宜都要占,看来这家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,以后要少接触。

陈露瑶神经兮兮的悄声问马晓冰“马老师,你跟匡总究竟哪个是大老板?我试用期工资当真只有1ooo元?”

马晓冰也装着很神秘的样子说“我们都不是老板!工资嘛,说不定连1ooo都没有。你后悔了不?”

陈露瑶一脸认真的样子“说实话,我是看到你都在这里工作,我才留下来的。你都不怕工资少,我也不怕。”

这个马屁拍得毫无痕迹,马晓冰顿时心里觉得压力很大。公司是开起了,怎么支撑起这几人的工资收入,还有稳步展,纸上谈兵容易,可这真实打实的创业,自己还是新姑娘上轿——头一次。

新入职的几个人相互认识了,都是年轻人,摆起过往的经历,也都能引起共鸣。

李东算是新员工中岁数最大的,29岁。他是洛川本地人,在省城读了个三流大学,就留在省城找工作。开始是做跑销售,连温饱房租都解决不了;后来又进保险公司,就那么几个熟人资源做完了,就再也不开张了;最后到了一家挂靠在省报的小报纸拉广告,靠的是原始的哄、骗手段,不过提成高,一般一万元的广告业务能拿三四千,所以多干了两年。

随着省报清理这些附属的媒体,整顿秩序,李东这种业务员就失去了生计。此时,老父老母在洛川给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,又给他付了付,买了一套房子,限时让他回来安家定居。

赵斌,标准的技术宅男,25岁。他父母都在洛川原来的城郊学校教书。随着城市扩张,目前这些城郊学校,现在都变成了城区内的学校了。父母从小对他管教很严,一直逼他学习,一路学霸,读的西川大学中文系。

可赵斌这小子在父母面前乖巧,到了大学之后,竟然变得异常叛逆,常常夜不归宿打游戏,慢慢地对编程和网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全靠自学,竟然成了技术大咖。

可惜自身专业却门门挂科,被学校除名。父母是接到通知才知晓这一切的。赵斌回家后,四门不出,天天宅在家中。父母逼急了,就绝食自杀。可怜两位人类灵魂工程师,无法修理家里这个没有灵魂的东西。给他介绍了很多工作,要么人家嫌他没有文凭,要么就是专业不对口,要么就是这小子根本就不会跟公司的人相处,总之,赵斌这几年上班的天数,绝对不会过两位数。多数时间,都在家啃老。

这一次来应聘,却是奇了,是赵斌自己在网上app找的信息。他说,自己预料到会喜欢这份新工作。没想到,真的被聘上了。

这跟马晓冰的用人理念有关。他这个人就是不喜欢按照常规出牌,看中的是人品和实用。他看过赵斌的试卷,一个搞技术的,字却写得非常漂亮公整,一看就是受过很严格的训练的。

此外,面试的时候,匡凤春问赵斌,自己开过app没,他直接回答没有。但是接着说,不会的自己可以学,给的时间限制合理,自己一定完成任务,完不成任务不要一分钱报酬。说这话时,马晓冰看他的眼睛,纯净得像一汪冰水。

茹娟的条件是几个人中最好的。她是在美术学院毕业的,在洛川下属一个县的学校工作。这个学校距离洛川市区坐车需要三个多小时。而他新婚才一年多的老公,是公务员,今年被调到洛川新建成的工业园区工作。两地分居自然不成,而要调动也不现实,干脆辞职来寻工作。

在笔试中,她的成绩最好,综合素质最高。面试的时候,看着这个草台班子,她觉得自己进了一个骗子团队,准备放弃这次工作机会。是马晓冰单独留下她,求贤若渴,与她交心,希望她能留下来参与创业。

马晓冰这个名字还算是名人,拿出手机一搜,网上他所采写的报道很多,有影响力的也很多。这让茹娟放心下来,觉得这也是一次机会,接受了马晓冰的邀请。

马晓冰对大家讲了自己初步思考的创业计划

第一步,开一个名叫“烙传深读”的app,对洛川的经济、社会等重大的选题展开深度报道,以此吸引公众眼球,增加曝光、点击率,然后以此寻求广告合作。

第二步,在稳步展的前提下,以app为支点,开周边产品,以增值服务来服务于订阅用户。

www.kanshuzhan.com 看书站
畅快阅读 永久免费
请注意适当休息 保护好您的眼睛